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法明传[2024]173号
4
中共中央
5
写小说
6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7
赵紫阳
8
九边
9
帝国政界往事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法明传[2024]173号
4
中共中央
5
写小说
6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7
赵紫阳
8
九边
9
帝国政界往事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法明传[2024]173号: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附下载链接)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CB Insights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榜单首次发布!三大路线布局,18家未来汽车隐形冠军出炉
Original
伍空、张瑞
DeepTech深科技
2020-10-16
全世界的出行方式正在发生巨变。
这场巨变要打破的,是汽车和内燃机工业一百多年以来积累的技术壁垒,涉及丰田、大众等造车巨擘,及它们身后那些掌握着发动机技术的隐形冠军们未来的命运。
而
动力电池就是新世界的基石
。
相比燃油车,电池在整车成本中所占比重更高,而传统的各类机械结构又因电驱动的替代,变得更为简单。换言之,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的绝对核心
。掌握了电池相关科技,就是扼住了未来交通出行的命门。
2019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 115.21GWh。从 2011 年算起,这一数据已有了 100 倍以上的增长。
行业极速扩张的背后,是各国政府对节能减排国家级政策的助推,各大主机厂应对变革的战略转型,以及最重要的,电池相关科技的不断突破。
从最早的铅酸电池、磷酸铁锂,到三元锂电池成为主流,以及后来的氢燃料和固态电池,企业对于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使用寿命等各项指标的提升从未停歇,无数新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为判别电池真正的核心技术,甄选出那些依靠技术走的更远、能创造更多价值的企业,DeepTech 联合 CB Insights,开启了针对中国动力电池及上下游企业的榜单评选。
榜单关注与动力电池相关的核心科技,主要包括电芯和模组、正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以及电池后处理等部分。
同时,榜单根据行业惯例(非专业学术方法),将企业按照三种技术路线分类:燃料电池、锂离子(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
CB Insights 中国团队依据 DPTC 体系(
D
epth、
P
opularity、
T
endency、
C
ollaboration),从四个维度全方位评估企业的自身实力、外界态度、发展趋势和合作表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每种技术路线的评估方式不完全相同。
本次榜单最终甄选出了 18 家动力电池科技企业,详情见下图。
燃料电池
氢燃料是动力电池的“终极方案”吗?至少在丰田章男和伊隆·马斯克之间,不会达成共识了。
不过,这并不妨碍 2019 年成为中国“氢燃料电池元年”,也不妨碍来自全世界政府、产业、学术和消费者对于氢燃料电池史无前例的关注和参与。
传统能源企业正在高举高打,切入制、储、运、加这条氢能链条,试图在能源革命到来之前完成转型;掌握关键科技的跨国公司,不满足于只靠技术转让获利,开始盯紧方兴未艾的中国市场;而中国的氢燃料企业或是经过多年潜心研发,或是背靠优质的政策和产业资源,也都在这个领域中摩拳擦掌。
2019 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量 2833 辆,其中有接近一半的装机发生在 12 月,且绝大多数是商用车。这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规模,还相差甚远。
然而,截至目前燃料电池的暗流涌动是真实的:亿华通即将登陆科创板成为氢燃料第一股;潍柴、国鸿和大洋电机与巴拉德深度捆绑;清能、重塑等中国厂家走自研路线,现在也积累了不错的订单量。此外,今年开年以来,各地方政府针对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鼓励政策层出不穷,国家级的产业规划也呼之欲出。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有无限想象空间的行业。有了锂电的经验,可以预见无论从政策、资本还是产业角度,燃料电池的发展都会更加合理和健康。
基于此,我们根据 DPTC 体系评选出了燃料电池行业的 7 家公司,看好它们在今后的发展。以下为具体介绍,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亿华通
关键词:科创板“氢燃料第一股”
2019 年 7 月,亿华通登陆科创板的申请正式被受理,目前已完成第三轮问询,即将上市。作为氢燃料领域第一个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其自身技术实力受到了官方和资本认可:下属公司神力科技自主研发电堆技术,并在 2018 年就建成投产了中国首条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半自动化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线。
2019 年,亿华通占据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的第二把交椅,也说明了市场对其产品的认可。目前该公司的客户主要包括北汽福田、中通客车等商用车厂商;朋友圈则涵盖了地方政府、交通运输企业和氢能产业链的玩家。
新源动力
关键词:背靠上汽集团,自研核心技术
与其他公司引进国外技术或投资孵化的逻辑不同,新源动力一直走自主研发核心关键部件的路线,其在研的第三代电堆产品性能已经可以对标国际一流水平。
新源动力是国家燃料电池的标准制定副主任委员单位,背后是上汽集团。从这点可以看出其技术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强大支持。其生产的膜电极、双极板等核心零部件也开始应用在上汽车辆中。
明天氢能
关键词:中科院技术+安徽政府支持
立足安徽的明天氢能,科研人才来自中科院大化所和同济大学,同样自研了双极板、电堆等核心技术。该公司已经建成年产一万台燃料电池系统的自动化生产线,在核心产品和检测设备上都有布局。
2018 年,明天氢能被列为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是当地氢能产业的龙头。近期公司和重庆两江新区签署合作协议,拓展了业务布局。
东岳氢能
关键词:掌握质子交换膜核心技术
东岳氢能由东岳集团的燃料电池膜业务分拆而出,并计划在科创板上市。众所周知,燃料电池领域的最核心技术在于质子交换膜,其技术壁垒非常高。东岳集团在膜领域深耕多年,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够量产质子交换膜的厂家。该公司生产的膜已经通过奔驰 6000 小时的测试,足以证明产品的可靠性。
依靠东岳集团多年技术和资本积累,东岳氢能或将在燃料电池的核心零部件领域坐稳中国龙头,未来发展潜力大。
清能股份
关键词:中金投资,产品向高功率演进
清能股份的重心目前正投入到高功率电堆和重载车辆上。2019 年,江铃重卡和清能股份合作推出了搭载后者燃料电池系统的重型卡车,单堆功率达到了 120KW。
清能股份在 2019 年的装机量达到 400 台套,位列全国第三,排在重塑科技和亿华通之后,合作方包括南通皋开、江铃重卡等商用车品牌。
此外,清能股份还在 2020 年 3 月获得了中金旗下公司 5000 万元投资,获得了中国顶级资本的认可。
重塑科技
关键词:从集成到一体化服务
重塑科技在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这家成立于 2014 年的公司还引入了中石化集团为其股东。
在技术上,重塑科技前期引进巴拉德的技术,自身担负集成的角色。近几年,重塑自主参与投资、孵化了诸如骥翀氢能这样的核心零部件开发商。在业务上,重塑开始和中石化共同搭建氢燃料一体化服务,极大拓展了边界和可能性。
武汉理工氢电
关键词:自主制备膜电极
武汉理工氢电前身是武汉理工新能源,在膜电极领域已有十几年的技术和市场积累。其产品应用于车辆、空冷等多个领域,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车用燃料电池。目前客户数量达 100 余个,主要是中国外商用车、叉车燃料电池生产商,膜电极销售额超百万片。
膜电极在燃料电池中占据最高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成本,中国自主膜电极的一大痛点在于生产设备和配套环节还较落后。因此,能在商业化条件还不完备的阶段达到不错的销量,足以凸显武汉理工氢电扎实的技术实力。
近三年,受益于下游需求激增,该公司营收成倍增长。在市场环境成熟后,有理由期待武汉理工氢电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能力。
锂离子(液态)电池
从 2009 年的“十城千辆”,甚至是更早的 2001 年电动汽车科技专项开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就一直由锂电池主导。
也正是锂电池行业,成就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同时催生了其上游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厂商,及下游的造车新势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
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国家目前牢牢掌握了锂电池核心技术
,加之全球节能环保的硬需求,使得以汽车工业和内燃机技术为傲的欧美不得不举全国之力奋起直追,试图应对如今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9 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 62.38GWh,几乎全部为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全年累积产量 117.7 万辆,在所有汽车产量中已占比近 5%。十几年过去,中国在锂动力电池领域的收效颇丰。
进入下半场角力,锂电池的格局正变得越来越有趣:行业集中度变高,市场份额向头部汇聚。
去年全年,装机量前十名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 87.98%,前三名市占比达到 73.66%。同时,并购和前后向一体化变得明显,远景收购 AESC、恒大入主卡耐新能源、宁德时代控股邦普等等;容百科技和杭可科技先后登陆科创板,上下游企业崭露头角,也明示了锂电行业已从混战转向合纵连横时期。
上述种种,都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表现。在政策扶持彻底退坡后,锂电行业自由充分竞争的格局也或将更为明显。
由此,我们采用 DPTC 体系,摘选出了 8 家在技术及业务深度、市场和资本表现、未来发展趋势均向好的锂电池及上下游企业。经历了上半场的残酷洗牌,棋至中局,它们不仅要保住自身优势,还要面对其他技术路线的威胁。
下一轮挑战已经来了。
宁德时代
关键词:强者恒强的市场引领者
有人能打败宁德时代吗?
这家 2011 年成立的电池公司,经过近十年的野蛮生长,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市值超过 2500 亿。
经历了比亚迪的双雄竞争并最终靠技术路线胜出,宁德时代已远远拉开身后的距离:2019 年装机量 31.7GWh,中国市占率超过一半。如今宁德时代的竞对,已经是松下、三星 SDI 和 LG 化学了。
目前,宁德时代已与众多主流车企有过合作。2020 年,宁德时代还与特斯拉达成合作,成为继松下和 LG 化学后,特斯拉的第三家动力电池供应商。
未来,宁德还将规划包括宁德章湾区、江苏基地、青海基地、四川基地、宁德车里湾、德国工厂在内的六大基地,合计规划产能近 300GWh。
除了自有业务的扩产,宁德时代也在布局储能、充换电和电池循环,包括和国网成立合资公司,入主邦普循环等等。过去十年,宁德时代占尽天时地利,未来是否能保持优异表现,同样值得期待。
亿纬锂能
关键词:固守磷酸铁锂的稳健派
亿纬锂能成立于 2000 年,2009 年登陆创业板。上市以来,其业绩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锂原电池中国市场领先,锂亚电池居世界前列。
目前亿纬锂能已进入德国、韩国等国际知名车企供应链,还计划 2020 年建成千人研究院,每年投入约 10 亿元进行研发。
亿纬锂能的业务重心一直在增量不大、但需求常年稳定的磷酸铁锂电池领域,主要应用于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商用车。目前亿纬锂能的市值超过 550 亿。
孚能科技
关键词:专攻软包三元电池,科创板过会
孚能科技成立于 2002 年,由“千人计划”专家旅美博士王瑀领衔,以软包三元动力电池闻名。
孚能科技是业内最早以三元化学体系及软包动力电池结构为研发和产业化方向的企业之一,近几年来,在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其出货量和装机量均居中国前列。
上月,孚能科技首发上市成功过会,成为科创板动力电池第一股。但在软包领域的多年深耕,能否换来资本市场的认可;在主机厂频繁和其他厂商接洽之下,原有的供应体系也将被打破,这些问题还需要孚能谨慎考虑、大胆行动。
比亚迪
关键词:电池造车联动,搭建自有体系
比亚迪一向以电池的高性能闻名业内,最初以磷酸铁锂电池占领着中国市场份额。而宁德时代等后起之秀一同涌入市场后,比亚迪则决定走出“舒适圈”,将锂电池对外销售,从封闭走向开放,进军广阔新能源汽车市场。
“电池大王”王传福从上个世纪便投身新能源领域,如今虽然动力电池份额被宁德时代拉开差距,但造车一项是中国无可争辩的头部玩家。
而这无疑也是比亚迪强于其他电池厂商的地方:比起单纯上游供应商的角色,比亚迪可以整合造车、电池两项业务于一体,打造完整的体系,产品契合度更高。近期发布的“刀片电池”就说明了这一点。
目前,比亚迪已和长安汽车等多家主机厂建立战略合作。在全面开放的大战略下,比亚迪电池独立拆分已提上日程,预计将在 2022 年上市。
天津力神
关键词:稳扎稳打的国有背景厂商
天津力神成立于 1997 年,是一家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电池企业。从成立时间和背景便可看出,天津力神代表了背后国家级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在布局动力电池之前,天津力神主要业务为消费级锂离子电池,曾进入苹果手机供应体系。2019 年,天津力神装机量 1.94GWh,在中国厂商中排名第四,市占率 3.13%。
近日,天津力神中标了中国铁塔基站建设项目,为 5G 基站的设备电源提供磷酸铁锂电池。这也体现了力神的一大优势:和国企和政府的深度关系,能够为公司带来稳定且有前景的订单。
贝特瑞
关键词:全球负极材料之王,冲击新三板精选层
贝特瑞是一家以研发安身立命的企业。早期,中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好的生产负极材料的天然石墨,但在世界分工体系中,市场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而以天然石墨负极材料起家的贝特瑞,率先打破僵局,成为中国第一家将天然石墨深加工产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企业,并逐渐成长为全球最主要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之一,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
贝特瑞同时是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中国国家标准的主起草单位,拥有三星、LG、松下、比亚迪等客户。目前,处于新三板创新层的贝特瑞,正冲击精选层。
格林美
关键词
:电池材料循环产业巨头
格林美从废旧电池回收拆解业务起家,经过近 20 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电池循环产业的龙头。除此之外,格林美在三元电池前驱体业务上也下重兵布局,两项业务间可有效形成闭环:废旧电池拆解后的原材料,可加工后继续用于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生产。
格林美 2019 年半年报显示,在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出货量中,公司排名世界第一,其主要客户包含 LG、宁德时代、三星、比亚迪等。
业务模式独特、盈利性逐年增长的格林美目前市值将近 200 亿,在电池循环产业的头部地位十分稳固。
璞泰来
关键词:负极业务稳健,隔膜高速增长
璞泰来是锂电池负极材料和隔膜生产商,目前市值超过 270 亿。值得一提的是,璞泰来是宁德时代的概念股,也是少有的能在 2019 年实现锂电产业链各版块全面增长的上市公司之一。
在负极业务上,璞泰来业务稳健。一方面自建石墨化、炭化产能逐步投产,负极材料产业链布局得到完善;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更节能的石墨化、炭化新工艺。另外,随着下游动力电池厂商产能加速释放,璞泰来涂覆隔膜及加工出货量同比增长 173.14%,涨势强劲。
目前璞泰来已顺利进入宁德时代、LG 化学、三星 SDI、ATL 等客户产业链。
固态电池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划,到 2030 年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应达到 500Wh/kg。但和现有液态锂电池相比,这一目标显得有些遥不可及。
业界普遍认为,现有的高镍路线发展到极致,液态锂电池最多能达到的能量密度为 350Wh/kg 左右。要想达到目标,更好的选择无疑是固态电池。
固态锂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电解质盐、隔膜。除能量密度的提升,还会在安全性、稳定性、高温耐受性上有很大改进。
目前,电池产业链上各家企业都争先恐后加大固态锂电池方面的研究布局,无论是大众、宝马、丰田等主机厂,还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厂商都在积极推进。
然而就像当年锂电之于燃油,如今
固态电池领域也有很多创新企业在先发制人
。台湾的辉能科技在 2013 年就实现了固态电池量产,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此外,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实力拔尖的团队,也早早开始专攻固态技术。
学术界也对固态路线十分看好。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John Goodenough 和斯坦福材料学教授崔屹,都表达过对该路线的肯定,并在电解质创新方面进行了研究。
目前的固态电池仍面临成本偏高,产业化难度大的问题。实验室中的成果固然喜人,但距离大规模量产的产品仍有距离。可以说,谁先掌握了量产可行的方法,谁就能再次变革电池行业。
辉能科技
关键词:固态电池领军企业
辉能科技成立于 2006 年,2013 年实现了固态锂电池的商业化量产,是中国最早实现商业化量产的企业之一。
2019 年,辉能科技在美国 2019 CES 消费电子展上,发布“固态”新能源车电池包,获得创新奖。辉能科技还与蔚来汽车、爱驰等新能源汽车主机厂达成战略合作,并加强与一汽集团合作。预计 2020 年完成 1GWh 固态电池产线的试车,明年开始量产。
近日,辉能科技完成近亿美元 D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银和一汽,加上之前的软银,可以看出辉能受到了顶级资本和产业基金的双重青睐,这也为后续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更多机会。
清陶能源
关键词:清华背景,十余年研发经验
清陶能源成立于 2016 年,由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团队创建,是中国较早开展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研发的团队之一。在固态锂电池领域,清陶申报的专利已近百项。
目前,清陶能源已开发出全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可达到 430Wh/kg,量产阶段可达到 300Wh/kg 以上。清陶新能源还将投资建设固态锂电池项目,产能为 9GWh。其最新生产的固态电池模组,也开始和北汽新能源等汽车厂商合作测试。
清华大学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非常深厚,清陶能源出身清华系,在专利共享、人才储备、项目合作上都具有优势。
卫蓝新能源
关键词:脱胎中科院,获产业资本和政府背书
卫蓝新能源成立于 2016 年,依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目前,卫蓝已研发并掌握了金属锂表面处理、原位形成SEI膜技术、固态电解质等多项关键性技术。2019 年,卫蓝固态电池项目开工,预计形成年产 0.1GWh 固态电池的生产规模。
目前卫蓝新能源的战略,是从固液混合电解质入手,逐步向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全固态路线挺进。近日,卫蓝的电池项目被列为 2020 年北京市高精尖重点产业项目。
技术产业化早期,有政府、学校或科研院所背景的创企会更占优势。无论清陶还是卫蓝,现在需要的就是通过产业化能力,将技术成果转化成最终的订单。
结语
本次榜单共有 6 家 A 股/港股上市公司,2 家处在科创板 IPO 审批阶段,剩余 10 家为非上市公司。
已上市的公司全部属于锂离子(液态)电池领域。
已上市公司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市值均超过 1000 亿人民币(截至 4 月 15 日收盘),其余四家公司市值均超过 100 亿人民币。由此看出,
液态锂电池公司基本进入成熟期,而燃料电池和固态电池仍处在发展初期。
图 | 六家上市公司市值(截至 4 月 15 日收盘)
科研力量同样是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一环。经过整理公开资料发现,和本次上榜企业有合作,或是与核心科研人员有深度联系的高校、机构中,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被提及次数最多,均达到 25%。上海交大、同济、武汉理工等同样在列。
图 | 高校 & 科研机构合作的企业数量占比
长远来看,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体量,将随着汽车电动化的进程继续扩大。
装机量年年走高的同时,市场规模也屡创纪录。根据 CB Insights 预测,到 2025 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美金量级。
图 | 2011 - 2019 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
放眼中国,CB Insights 中国根据公开数据,计算出 2019 年中国不同领域动力电池装机占比。其中乘用车占比 68%,客车和专用车分别占 23% 和 9%。由此可见,配比不变的情况下,后两类车型是燃料电池的主要方向,约有三成的市场份额。而其余由锂电池占据的七成份额,有多少属于固态路线,则需要看技术产业化的具体进度。
图 | 2019 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在不同领域的占比
水大鱼大的动力电池产业,其技术密集型的特点也贴合了中国发展硬科技的理念,科创板定义的六类高科技行业中,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全部和动力电池相关。
在这场动力电池终将取代内燃机的变革中,科技仍然是所有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CB Insights 中国团队也将继续关注这些企业,为行业带来更多价值。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CB Insights Fintech 250 榜单评选
-End-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